• 021-32095550
  • info@guofengfoundation.org

西遇丨“走向西部”高校总结分享会—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大学

西遇丨“走向西部”高校总结分享会—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大学

【西遇·遇见青年投身公益的热情与冷静】

“99公益日”之际,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为成都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公益团队送上了一份礼物,成都办公室负责人蔡述进(Ruby),办公室助理王艺蓓,前往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华大学和四川大学,与6所高校的24支队伍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以上的面对面分享交流,倾听青年们的公益实践成果,针对团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目前的困惑及未来的展望,Ruby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对团队接下来的活动表示期待。

【成中医篇】

“这是一场十分精彩,内容丰富的高水平分享会!”Ruby如是说。

分享会上,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以及西南财经大学的9支队伍分别分享了他们在暑期“走向西部”实践中的精彩历程。从他们的分享中可以看见短短一个多月对他们带来的巨大改变,从最开始热情满满的参与支教活动,到归来后冷静的深思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各种解决办法,欣然于他们从公益“小白”到入门的转变。此外,他们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也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3支团队,很好的结合了自身的专业背景将“支教”与“支医”相结合。这样不仅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特色,为项目地的居民开展暖心的义诊活动,拔火罐、刮痧、推拿及艾灸等,同时也是在普及健康卫生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

西南财经大学朗目的2支队伍与四川农业大学的6支团队,则思考着项目地其他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如:捐赠物资的使用率、当地孩子的心理及队员的心理问题、当地健康卫生状况、志愿者安全保障等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之后将通过微信公众号给大家分享一些来自我们的思考)。

四川农业大学博济公益团队的分享者提到,当地接收了大量的捐赠物资,因为担心孩子们毁坏东西就不发送和使用,致使爱心物资堆积生灰,根本就没有发挥这些物资本来的作用的现象表示非常不理解。

来自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的塑梦团队志愿者分享

四川农业大学塑梦团队则谈到了凉山地区孩子们的饮水问题。据他们了解,当地学生都直接饮用山泉水,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团队申请了“温暖水杯”项目(给孩子们每人发放一个水杯)。在发放时问孩子们水杯是用来做什么的,孩子竟然不知道白开水是什么,也不知道水杯用来做什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团队除了感慨,同时加大了普及基本健康卫生常识的力度。

Ruby针对团队们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针对团队反馈出来的几个普遍问题,Ruby分享了如下几点:

  1. 鼓励团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爱心物资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注意设置当地参与平台,充分考虑当地学校、教师们的真实需求;
  2. 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要高估自己同时也不能看轻自己;不要高估自己,是要量力而行,很多我们现阶段不能触碰的不能解决的不要轻易触碰;不要看轻自己:Ruby理解志愿者们对于自身的疑惑(“短期支教到底能带去什么”),鼓励大家不能把自己看得太轻。志愿者们用行动去感染生命,今日那我们所承受的一切曲折都将是未来的一笔宝贵财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以后的路;特别是团队中的主要负责人,你们所经历过的所承受的越多,成长越多。
  3. 通过与团队交流,我们发现西部乡村地区健康卫生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是一个普遍现象。团队可以针对这些做更多事情,同时明年基金会也将加大这方面的支持;
  4. 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和陪伴,一些小孩子希望得到关注,不管是调皮还是听话的孩子,志愿者们不能过多干涉,更多的去倾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别人的关爱;
  5. 关于女志愿者受到当地“混混”骚扰,建议队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务必进行前期考察踩点,除了确认开展活动必要的一些要素外,还要确认村支书、驻点派出所、学校附近村民等联系方式,提前报备,建立完善的队伍活动制度,定期向校方做活动进展汇报等。有问题一定要及时的找学校的校长或者当地村民。

【西华大学篇】

“在这里能收获什么?”

“一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平台。”

下午14:30,在西华大学,西华大学蒲公英公益、电子科技大学爱之翼、银杏青年和06:54支教队的小伙伴,也带来了自己实践中的收获与成长。

陈熠分享

电子科技大学爱之翼的陈熠介绍了爱之翼一年来的活动。其中,“Air益行”作为一个全新的公益创业项目面向社会上爱心人士招募,一同前往项目地开展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团队参与的”Gift Of Health” 项目则是由益行的队员操作完成。今年是爱之翼在青海开展活动第八年,爱之翼团队目前正在准备公益电影,记录这八年来在青海开展活动的故事,分享会上为大家分享了纪录片的预告片,非常期待成片的展映。

银杏青年顾哲媛分享了另一种支教模式——家庭式支教。队员在孩子家里住三十天,“一对一”或“一对多(一个家庭里的孩子)”进行教学活动。三十天里,队员们要自己解决各种突发问题,对每一个志愿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锻炼机会,在该模式已经持续进行了多年,可见团队在项目运营和管理上花了不少心血。

但是面对驻家孩子玩王者荣耀的问题,她也在思考互联网普及的利弊,“只是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去引导那些孩子,支教的时间只有30天,并不能带来太多的改变,主要是帮助孩子养成习惯。”

基于几个团队反馈出来的问题,Ruby首先介绍了基金会在凉山开展的项目,希望通过这些项目引导大家了解明白更多关于凉山地区的现状,同时思考不同层面参与改变带去的不同结果。这些项目中,基金会承担了一些本该政府完成的,比如修路、修房、水项目等,但凉山地区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更不是某一个人一个团队就能够解决的,更何况“教育不等人”,所以快速的去解决问题是我们的出发点。随后分享了7月份的团队走访,阐述了基金会层面的关注点。此外,仔细地阐述了“走向西部”未来的一些规划,同时鼓励和号召更多致力于青年公益的小伙伴加入到“西遇”和“西望”中来!

【四川大学篇】

“你们不是来做好事的,是来把事情做好的。”

晚上7点,到达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四川大学大山的翅膀2支支教队、子心支教队、夏沐支教队以及文化行者的7支队伍分享了活动概况,以及对未来开展活动的一些想法。

四川大学的支教团队在前期问题不断的情况下依旧很好地完成了项目。

与其他团队不同,文化行者团队的活动主要从文化保护与传播、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及民族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活动,而多年来也一直是“走向西部”文化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墨幽篁”团队对竹纸技艺进行了记录,“童乐纳西”对东巴文、纳西族文化做了记录和传播,“童知礼州”对彝族文化展开探索,“别有侗天”对侗族文化开展调研活动,“锦上绣梦”对堆绣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传播、保护和传承,“夏布之蓝”对苗族文化和蜡染技艺做记录和传承,“溯梦寻羌”对城市里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做出了探索……每一个团队都有明确的聚焦点,用文化的视角切入,同时也开展夏令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如:“小记者”、“小导游”“小博物馆讲解员”等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民族认同感,普及民族文化知识,同时变成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向外界宣传。

童乐纳西队长分享

“童乐纳西”项目开展五年,做出了一定的成果。未来想要走向云南东巴文化聚集地,深入开展更多聚焦在东巴文化传承方面的项目;开展城市体验夏令营活动,和其他城市小学做交换项目带领孩子来城市体验生活,体验现代科技。

“活动后一直在思考,城市里的少数民族孩子就没有传承自己民族文化的义务吗?”文化行者项目主要集中在乡村开展,乡村的文化氛围更浓,便于文化的记录。但是对于城市少数民族的成员,他们也有传承的义务。“溯梦寻羌”中参与活动的孩子,在补习班的空隙中,了解民族文化。





Rio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