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西遇·走向西部”全称“西遇·走向西部社会服务资助项目”,是由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前身华桥基金会)发起和支持的一个资助和孵化型公益项目。“西遇·走向西部”资助针对中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某个或多个社会问题提出的能够带来实际改善和促进当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的系统性的公益服务实践和行动方案,为致力于通过公益服务创造改变的青年公益团体提供专业支持,孵化更多可行的创新的公益项目。
项目自2007年以“走向西部”启动以来,共资助逾2,500支青年公益项目团队,逾40,000名青年志愿者在中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公益服务。
申报主体
1.高校公益社团/团队
2.社会公益组织及团体
3.其他公益创新类项目
项目倡导内容
A 教育支持
基于学前教育、英语教育、艺体素质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特殊教育、辅助基础教育、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展的公益教育服务实践。
B 医疗健康卫生
面向乡村/社区的健康卫生知识普及传播,在地健康大使培育、开展义诊等其他聚焦健康卫生的公益项目。
C 水项目(含吾水专项支持)
基于解决饮水问题、改善饮水环境、水环境教育等三个层面的水项目,非吾水专项按照一般项目要求申报。
说明:吾水专项支持只开通定向招募,不对外公开。
D 文化保护及传承(含文友专项支持)
聚焦文化遗产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层面的文化保护及传承项目。非文友专项按照一般项目要求申报。
说明:文友专项支持计划申报已结束。
E 乡村/民族社区发展(含社区专项支持)
基于乡村或民族社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从宏观角度入手着眼于某个领域,开展的利于当地教育、医疗卫生、经济发展等方面创新项目探究,培养在地可持续发展的青年人才等项目。
F 生态保护
针对乡村社区及其他典型性生态问题突出的项目点,开展的保护生态、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等项目。
G 生命关怀
聚焦某个特殊群体,开展的系统性地持续性地公益服务,如老兵、特殊疾病患者等。
H 扶贫济困
聚焦扶贫济困类的公益服务项目。
I 其他
聚焦其他社会问题,开展的有创新性的公益服务项目或实践。
因疫情影响,我们鼓励项目团队在充分考虑人身等各方面安全的情况下:
第一,务必做好自身及服务群体的防疫措施;
第二,就近开展项目或者活动;
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开展项目;
第四,合理调整在地服务时间。
申报渠道
渠道一 线上普通申请
非定向申报,通过网上填写《项目申报书》进行申报。
渠道二 定向推荐申请
固定/特定/指定项目点,2020年定向渠道申报暂不开放。
渠道三 机构推荐申请
基金会指定合作机构/项目提供推荐予以申报。
说明:与国峯基金会有过良好合作的公益机构及伙伴均可作为推荐机构。
渠道四 专项支持申请
项目支持
时间段 |
项目阶段 | 内容 |
2020年7月19日 |
项目启动 |
全面启动 |
2020年7月19日-7月26日 |
项目申报 |
申报书及相关资料准备 |
2020年7月26日-8月上旬 |
项目评估 |
评估立项 |
2020年8月上旬 |
资助方案公布 |
公布项目资助结果 |
2020年8月中上旬 |
资金拨付 |
拨付资助资金 |
2020年8月-9月 |
资助项目实施 |
项目团队实施项目 |
2020年9月-10月 |
资助项目总结 |
项目团队提交总结材料 |
2020年10月-12月 |
项目点持续服务 |
后续支持 |
2020年10月-12月 |
项目团队结项总结 |
分区结项总结 |
2020年12月 | 项目结项 |
全年项目年度结项 |
说明:以上“项目”专指“西遇·走向西部项目”,“资助项目”指受到“西遇·走向西部项目”资助的项目。
项目申报要求及须知
1.该项目只接收项目团队以完整的项目方案申报;
2.所申报项目服务范围及领域: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聚焦9个项目倡导内容,通过公益服务的方式尝试解决和改善;
3.所申报项目务必保障其原创性和唯一性,项目方案呈现材料真实、有效;
4.项目要求项目团队提出的行动方案或公益服务实践是切实符合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并尊重本土生态,能够帮助服务对象挖掘、发现或创造更多有益的价值,带去力所能及的改善;
5.项目要求申报主体有独立管理和运营项目和执行团队的能力;
6.项目要求项目实施者(志愿者)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较高的社会问题敏感度和较强的公益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7.项目要求申报主体及项目实施者保证在资助周期(参照项目推进线)内积极配合西遇·走向西部项目组委会工作,完成既定项目目标并积极配合组委会开展其他相关的工作。
8.凡自愿申报本项目的团队主体,均表示对以上条款了解、知悉并尊崇。
特别说明:因疫情影响,2020年西遇·走向西部项目申报要求项目在地执行时间可延长至10月31日,即凡是在10月31日前完成项目主体的项目,均可申报。但请备注:延迟执行。
以上,提请所有申报主体须知:若申报主体及项目实施者在申报,项目实施以及结项过程中出现虚报、谎报材料,瞒报真实情况等,组委会一经查实有权终止项目资助及其他合作并追回资金,追究申报主体、相关人员及其主管单位的相应责任,并将其列入资助黑名单予以通报。追责期为3年。
申报方式
点击推文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表单,建议电脑端填写。
http://lxi.me/06p4n 「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西遇·走向西部”社会服务资助项目2020年申报书」
申报截止时间:2020年7月26日23:55(过时通道自动关闭)
申报成功后,请添加“西遇西望”小助手(18030724889),邀请入“XYGWS-2020-项目群)
添加小助手请备注:姓名+项目团队+学校/机构
※该项目所有事宜最终解释权归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
西遇·走向西部 组委会所有
由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前身华桥基金会)发起和支持,现由成都办公室全面组织开展和执行的一个资助和孵化型公益项目。
资助针对中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某个或多个社会问题提出的能够带来实际改善和促进当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的系统性的行动方案和公益服务实践,为致力于通过公益服务创造改变的青年公益团体提供专业支持,孵化更多可行的创新的公益项目。
1.聚焦中国中西部地区某个或多个社会问题,通过公益服务的方式尝试改善;
2.项目实施者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较高的社会问题敏感度和较强的公益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等;
3.团队提出的行动方案或公益服务实践是切实符合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且通过团队的公益服务和实践能够帮助他们自力更生,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挖掘、发现或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带去力所能及的改善;
4.项目周期为自启动以来直至项目结项,申请团队有义务在项目周期内保持与组委会的联络和定期项目进展汇报,以及配合组委会开展其他与项目相关的工作。
1.高校公益类社团/团队
2. 社会公益组织
3. 其他有合法身份的公益机构
渠道一:线上普通申请
渠道二:西遇系列申请
渠道三:定向推荐申请
渠道四:机构推荐申请
渠道五:专项基金申请
(各申请渠道申报方式不尽相同,申报时请仔细阅读《申报书》–《须知》)
(凡是符合如下十类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均可申报)
A.教育支持
如基于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等开展的服务教育的公益服务实践
B.健康卫生
面向乡村/社区的健康卫生知识普及、义诊等其他聚焦健康卫生的项目
C.水项目(专项基金)
基于水开展的深入调研、水环境教育、饮水用水安全等项目等
D.文化保护及传承(专项基金)
聚焦文化(狭义)开展的保护及传承项目等,具体要求参看文友专项基金
E.乡村/社区发展
基于乡村/社区发展开展的创新项目探究
F.生态保护
基于乡村社区生态问题治理开展的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等项目
G.生命关怀类
特殊群体的关怀项目等
H.综合类
综合提升某地区社会问题的公益项目
I.扶贫济困
开展扶贫济困相关的公益项目
J.其他
其他围绕中西部地区开展的公益服务项目
1. 基于保障项目整体运营的资金支持;
2.基于项目中某个聚焦版块的资金支持;
3.其他各大专业公益机构共同指导和支持;
4.西遇系列项目申请优先权及平台和资源共享;
5.承办西遇系列总结交流会/线下活动等优先权;
6.项目结项团队及优秀志愿者评优及表彰;
7.优秀项目团队有机会优先成为西遇·友好合作伙伴;
8.优秀团队负责人参与国内知名研习营交流营名额;
9.优秀社团参与国内知名论坛及大型公益会议名额。
时间段 | 阶段 | 内容 |
---|---|---|
即日起至5月27日 | 项目申报 | 申报书及相关资料填写 |
即日起至5月27日 | 项目初审 | 申报过程即为初审过程 |
6月1日-6月24日 | 终审立项 | 组委会统一评审(线上/线下比赛) |
6月底-7月 | 资金拨付 | 资金拨付 |
6月底-7月中 | 行前培训 | 各地区组织开展项目行前培训 |
7月-8月 | 项目实施 | 开展项目 |
7月-8月 | 项目走访 | 组委会项目点走访和考察 |
8月-10月 | 项目结项 | 团队提交结项材料 |
10月中下旬至11月 | 项目总结报告会 | 各地区开展线下总结交流会 |
11月中下旬 | 西遇论坛(拟) | 西遇系列核心骨干及相关人员参与 |
特别提醒: a. 申请截止时间即日起至5月27日23:59; b. 不同渠道截止时间有差异,提请特别注意; c. 逾时将不再接收任何形式的申请,以成功提交显示的邮件时间为准。 |
《申报书》获取地址:https://pan.baidu.com/share/init?surl=a5YKF4QCVmh7AvSC2aDP7A
(私信公众号“申报书”获取下载密码)
以“渠道+内容聚焦类别+团队名称+负责人”
命名发送至唯一指定接收邮箱:gowest@guofengfoundation.org
关于项目申请有任何问题可通过如下方式联系组委会
QQ群:290934852(下)联系 粉宝小助手或小助手2号;
Email 邮箱:gowest@guofengfoundation.org;
微信公众号:西遇西望 私信;
微信:西遇西望(上)
办公室电话:+86 180 3072 4889
职位 Position | 人数 Qty. | 要求 Requirements | 岗位描述 JD | 福利 Benefits |
---|---|---|---|---|
东北地区负责人 | 1 | 1. 认同“西遇·走向西部”项目理念; 2. 高校在校大三及以上学生; 3. 保证至少服务1年及以上; 4. 有过至少2次参与“西遇·走向西部”的经验; 5. 独立策划过聚焦某个社会问题的公益项目; 6. 至少参与组织过1次大型学生公益活动; 7. 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8. 公益社团负责人优先; 9. 有聚焦某个社会问题开展过公益探索/实践者优先; 10. 参与过“西遇·走向西部”地区高校总结交流会人员优先; 11. 有公益传播经验者优先; 12. 英语能力(口语及表达能力良好、写作能力、翻译等)良好者优先; 13. 其他特长者(如视频剪辑、文稿写作等)优先。 | 1. 召集区域内高校公益社团共同成立“西遇·西望公益青年中心”并负责中心运营; 2. 负责辖区内“西遇·走向西部”项目推广、传播、拓展和后续项目跟进; 3. 向组委会阶段性汇报区域发展情况; 4. 汇总区域内团队需求并传达至组委会; 5. 召集区域内团队开展线上/线下活动; 6. 挖掘并培养区域内优秀的公益青年; 7. 挖掘区域内与“西遇·走向西部”相关的动人故事; 8. 其他“西遇·西望公益青年中心”相关事宜。 | 1. “西遇·西望公益青年中心”由组委会直接指导,并提供相关运营经费; 2. 参与/协助组织“西遇·走向西部”项目评估、项目走访及结项总结报告会/论坛、评优等工作; 3. 举荐优秀公益项目的优先权; 4. 所在社团优先成为“西遇·友好合作伙伴”; 5. 优先参与基金会其他领域公益项目; 6. 与国际公益组织面对面学习交流,共同参与公益项目; 7. 有机会获得“西望·公益青年游学计划”奖学金; 8. 基金会各大办公室及其他行业内公益机构实习/推荐实习机会; 9. 颁发任命聘书,一年任期结束,评估优秀可晋升为大区负责人。 |
华北地区负责人 | 1 | |||
华东一区负责人 | 1 | |||
华东二区负责人 | 1 | |||
华东三区负责人 | 1 | |||
华中地区负责人 | 1 | |||
华北地区负责人 | 1 | |||
华南地区负责人 | 1 | |||
西南地区负责人 | 1 | |||
西北地区负责人 | 1 |
上午
我们相约学术会馆
开幕仪式
上午9:00准时进行开幕仪式
主持人小哥哥上场
西遇·“走向西部”
2017华东地区高校交流会
正式开始!
Ruby讲解
Ruby姐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了
“走向西部”项目的发展规划
让在座的小伙伴更多的了解
“走向西部”项目的发展理念
及项目内容
项目分享
中国海洋大学启才行远支教队
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调研团
中国石油大学向阳花公益助学团队
等九支青岛及周边地区校团队进行了
“走向西部”项目分享与交流
支教小话剧
小演员们带来的支教话剧
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些时光
支教的点点滴滴
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大合照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手拉手支教
9 月我们在成都,10 月在绵阳,听西南地区的团队讲述,在走向西部服务实践中的感悟与收获,见证一批批志愿者们从公益小白到深度思考公益服务的践行者的成长。“西遇丨走向西部高校总结交流会”的脚步并未停歇,11 月 5日我们来到西北,在兰州听多元丰富的团队们述说他们在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的实践与收获。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隆、甘肃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高克祥老师受邀参与了此次交流会,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教育项目及成都办公室负责人蔡述进(Ruby)、成都办公室助理王艺蓓也前往兰州,持续关注与陪伴走向西部团队成长。这一天紧凑的交流会,共计 32 支团队参与,从团队的实践成果及收获出发,高克祥老师与 Ruby 分别对团队提出了期待与建议。
文化行者在文化保护与传承路上 10 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童享计划”、“社区文化”、“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行动计划”等项目,他们协助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开展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行动项目,发掘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并促进社区文化发展。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华桥基金会)从几年前就开始陪伴文化行者团队成长,支持了走向西部文化行者团队以及“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论坛”等项目,在今后也将继续陪伴。
5 个“童享计划”的团队,分享了培养少数民族文化继承人的夏令营项目,夏令营期间开展文化小课堂、民俗文化实践、小记者等趣味性的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儿童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增强青少年儿童民族认同感。
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行动“馆语计划”、 “乐遗计划”、 “文化小巷”、 “寻找安妮”和“青世青城”团队主要立足于青少年文化遗产地教育,通过在文化遗产旅游地展开“景区互动游戏”、“寻宝游戏”、“手工泥塑制作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传播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理念,推动遗产地文化科学知识面向大众,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去了解文化遗产,了解遗产地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支教队伍除了贵联会西北分区“黔归人才”团队是在贵州开展活动外,其余团队都在甘肃开展活动,前期前往实践地的了解实际情况并据此进行活动设计。团队的实践各有特色,兰州财大青志协团队带去饮水知识小课堂;西部天空“一对一”精准家教式的支教陪伴学生成长,对学生进行了解和记录,制作心灵档案;Sunflower 团队在为学生带去知识的同时,也为在职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七色光团队进行了健康卫生状况调查;春暖启梦助学团队关注留守儿童成长,站在平等的角度陪伴他们,并且开设“性教育”课程……团队形成各有特色的成果记录,如视频、文集、学生心灵档案、沙画视频等。
兰州大学绿队 4 支队伍主要开展乡村垃圾围村情况、祁连山植被保护、鸟类保护及观鸟知识传播、回收乡村家庭过期药品等项目;兰州交通大学绿色工程协会的观鸟营、母亲水窖、星火支教团从环保教育的角度开展活动。
高老师为团队提供建议:由于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学校寒暑假不能开校门,所以一些学校不接收团队很正常,团队可以尝试联系村委会帮忙解决项目地的问题,但一切活动一定要以安全为前提;团队在介入项目地前,一定要想好自己退出的问题,在活动时,要向孩子传达正常的离别是怎样的。
此外,Ruby 就以下几点与团队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建议:
团队:团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团队的一员既然做了选择,一言一行就要对整个团队负责任,为团队以后的发展做考量;团队发现了匹配的课程或物资资源等,要充分考虑是否对当地有用,进行前期调研;决定参与时,团队也要根据这些资源自行设计适合团队的方案。
团队立项:项目设置要更加针对项目地的需求,以期对项目地最终能有实际的影响;部分团队开始对公益有系统性的思考,希望目前较为单一和片面的项目能够不断提升和完善。
团队交流:增加高校团队间的交流,把握更多的资源(把握资源的同时,要有自主性)。
产出:梳理挖掘自己的经验,已经形成系统性的内容用文字或视频记录下来,推广时提炼处理一手资料,选出让别人能够参与其中的内容,在报道时注意体现让公众参与改变的渠道。
平台:借助此次交流会,在西北地区建立一个各大高校联合起来的交流平台,专门聚焦“西遇”,为团队提供更多资源与指导。
感谢
兰州大学&兰州财经大学文化行者团队承办此次交流会
高克祥老师
2017年9月7日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教育项目及成都办公室负责人蔡述进,办公室助理王艺蓓,应邀参加西南石油大学助学励志协会2017年暑期支教队的总结分享会。助学励志协会也邀请了西华大学蒲公英公益,成都中医药大学青翼·初芽团队代表分享了各自暑期实践情况。
今年,助学励志协会的7支队伍其中5支队伍申请参与到了2017“走向西部”项目,在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等地区开展公益服务活动。
会上各队代表主要从前期准备、实践过程中的活动、开展课程、家访、调研等几方面介绍了队伍的情况,支教队员也分享了各自的收获与成长。
助学励志协会的队伍前期准备都在协会统一带领下完成,包括:围绕支教展开的各项培训;通过众筹、手工制作义卖用品等进行资金筹集;同时也申请了一些其他项目,如:一公斤盒子、温暖水杯、童愿计划文化衫等。
实践地开展的活动,主要有开学典礼、运动会及毕业典礼,其中有队伍邀请家长参与观看表演,让家长感受到了孩子这些天的变化。
课程安排方面,为丰富项目地学生的生活,安排了平时缺乏的特色课,如美术、音乐、手工、英语、体育、地理等趣味性课程。其中有一支队伍以“绘本+传统课程”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
家访则围绕专项项目“一帮一”助学展开,对学生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思想状况等进行一系列调研并进行记录;调研主要围绕项目地周边的社区文化、经济等进行初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在当地开展活动。
通过几个团队的汇报,反映出以下普遍存在的问题:
西华大学蒲公英公益团队代表刘小娟介绍了夏令营开展情况,谈到项目地突然更换后准备的课程不适应新项目地的学生等问题。(夏令营内容主要是EV光和能量课程以及一公斤盒子课程。)
成都中医药大学代表主要介绍了团队采用“支教+支医”相结合的形式,结合学校专业特色,邀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风湿病的主治医师一同前往开展义诊活动,队员们上山采集中草药,教与村民一些中草药知识。
Ruby围绕着基金会的品牌项目,“西遇”与“西望”,介绍了“西遇丨走向西部” 的整体情况,从“走向西部”11年历史到多年来的变化,从项目的整体流程到后续的拓展活动,“走向西部”的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越来越丰富,且深度不断加强。同时表示非常欢迎更多小伙伴参与到“西望”与“西遇”计划中来,从超我服务出发,聚焦西部发展,助力青年公益,促进共同进步。
“走向西部”最大特色是为团队提供平台,无论是资金申请、前期培训、总结报告会,还是整合后期各种资源开展的针对性项目,都为青年公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吴旸剑分享了温暖水杯的使用问题:为改善孩子喝生水的习惯申请了温暖水杯,发给学生后让学生从家里带热水来,但是温暖水杯的杯子容量比较小,孩子从家里带来的水很快就喝完了。而学校没有热水器,今后开展活动争取在学校安装加热水装置以解决这个问题。
乐至县放生乡,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通过与家长交流得知,家长期望能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因此以“绘本+传统课”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绘本分8个主题:爱,分享,感恩,勇敢,情绪管理,勇敢,自信,快乐,孩子在参与了主题活动后回家更愿意与家长交流,同时关心家长,课堂上也更勇于表达。
队员杨琪介绍团队里有成都列五中学的伍老师和新都雅丽幼儿园的王老师一同参与暑期支教活动,伍老师上课时以跳舞的方式带领孩子背课文,绘画课则带领学生出教室,让学生看到什么画什么,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给了支教队员很大的启发。
Ruby除了介绍“走向西部”整体情况外,还介绍了一些未完待续的项目,期待团队参与进来。“西遇丨走向西部”,一路向西,遇见更好的自己;“西望丨公益青年人才计划”,培养青年点燃公益生命,为西部带去更多的希望!
【西遇·遇见青年投身公益的热情与冷静】
“99公益日”之际,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为成都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公益团队送上了一份礼物,成都办公室负责人蔡述进(Ruby),办公室助理王艺蓓,前往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华大学和四川大学,与6所高校的24支队伍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以上的面对面分享交流,倾听青年们的公益实践成果,针对团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目前的困惑及未来的展望,Ruby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对团队接下来的活动表示期待。
【成中医篇】
“这是一场十分精彩,内容丰富的高水平分享会!”Ruby如是说。
分享会上,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以及西南财经大学的9支队伍分别分享了他们在暑期“走向西部”实践中的精彩历程。从他们的分享中可以看见短短一个多月对他们带来的巨大改变,从最开始热情满满的参与支教活动,到归来后冷静的深思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各种解决办法,欣然于他们从公益“小白”到入门的转变。此外,他们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也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3支团队,很好的结合了自身的专业背景将“支教”与“支医”相结合。这样不仅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特色,为项目地的居民开展暖心的义诊活动,拔火罐、刮痧、推拿及艾灸等,同时也是在普及健康卫生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
西南财经大学朗目的2支队伍与四川农业大学的6支团队,则思考着项目地其他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如:捐赠物资的使用率、当地孩子的心理及队员的心理问题、当地健康卫生状况、志愿者安全保障等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之后将通过微信公众号给大家分享一些来自我们的思考)。
四川农业大学博济公益团队的分享者提到,当地接收了大量的捐赠物资,因为担心孩子们毁坏东西就不发送和使用,致使爱心物资堆积生灰,根本就没有发挥这些物资本来的作用的现象表示非常不理解。
四川农业大学塑梦团队则谈到了凉山地区孩子们的饮水问题。据他们了解,当地学生都直接饮用山泉水,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团队申请了“温暖水杯”项目(给孩子们每人发放一个水杯)。在发放时问孩子们水杯是用来做什么的,孩子竟然不知道白开水是什么,也不知道水杯用来做什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团队除了感慨,同时加大了普及基本健康卫生常识的力度。
针对团队反馈出来的几个普遍问题,Ruby分享了如下几点:
【西华大学篇】
“在这里能收获什么?”
“一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平台。”
下午14:30,在西华大学,西华大学蒲公英公益、电子科技大学爱之翼、银杏青年和06:54支教队的小伙伴,也带来了自己实践中的收获与成长。
电子科技大学爱之翼的陈熠介绍了爱之翼一年来的活动。其中,“Air益行”作为一个全新的公益创业项目面向社会上爱心人士招募,一同前往项目地开展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团队参与的”Gift Of Health” 项目则是由益行的队员操作完成。今年是爱之翼在青海开展活动第八年,爱之翼团队目前正在准备公益电影,记录这八年来在青海开展活动的故事,分享会上为大家分享了纪录片的预告片,非常期待成片的展映。
银杏青年顾哲媛分享了另一种支教模式——家庭式支教。队员在孩子家里住三十天,“一对一”或“一对多(一个家庭里的孩子)”进行教学活动。三十天里,队员们要自己解决各种突发问题,对每一个志愿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锻炼机会,在该模式已经持续进行了多年,可见团队在项目运营和管理上花了不少心血。
但是面对驻家孩子玩王者荣耀的问题,她也在思考互联网普及的利弊,“只是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去引导那些孩子,支教的时间只有30天,并不能带来太多的改变,主要是帮助孩子养成习惯。”
基于几个团队反馈出来的问题,Ruby首先介绍了基金会在凉山开展的项目,希望通过这些项目引导大家了解明白更多关于凉山地区的现状,同时思考不同层面参与改变带去的不同结果。这些项目中,基金会承担了一些本该政府完成的,比如修路、修房、水项目等,但凉山地区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更不是某一个人一个团队就能够解决的,更何况“教育不等人”,所以快速的去解决问题是我们的出发点。随后分享了7月份的团队走访,阐述了基金会层面的关注点。此外,仔细地阐述了“走向西部”未来的一些规划,同时鼓励和号召更多致力于青年公益的小伙伴加入到“西遇”和“西望”中来!
【四川大学篇】
“你们不是来做好事的,是来把事情做好的。”
晚上7点,到达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四川大学大山的翅膀2支支教队、子心支教队、夏沐支教队以及文化行者的7支队伍分享了活动概况,以及对未来开展活动的一些想法。
四川大学的支教团队在前期问题不断的情况下依旧很好地完成了项目。
与其他团队不同,文化行者团队的活动主要从文化保护与传播、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及民族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活动,而多年来也一直是“走向西部”文化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墨幽篁”团队对竹纸技艺进行了记录,“童乐纳西”对东巴文、纳西族文化做了记录和传播,“童知礼州”对彝族文化展开探索,“别有侗天”对侗族文化开展调研活动,“锦上绣梦”对堆绣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传播、保护和传承,“夏布之蓝”对苗族文化和蜡染技艺做记录和传承,“溯梦寻羌”对城市里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做出了探索……每一个团队都有明确的聚焦点,用文化的视角切入,同时也开展夏令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如:“小记者”、“小导游”“小博物馆讲解员”等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民族认同感,普及民族文化知识,同时变成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向外界宣传。
“童乐纳西”项目开展五年,做出了一定的成果。未来想要走向云南东巴文化聚集地,深入开展更多聚焦在东巴文化传承方面的项目;开展城市体验夏令营活动,和其他城市小学做交换项目带领孩子来城市体验生活,体验现代科技。
“活动后一直在思考,城市里的少数民族孩子就没有传承自己民族文化的义务吗?”文化行者项目主要集中在乡村开展,乡村的文化氛围更浓,便于文化的记录。但是对于城市少数民族的成员,他们也有传承的义务。“溯梦寻羌”中参与活动的孩子,在补习班的空隙中,了解民族文化。
2017年走向西部“Go West”暑期大学生支教活动基本都已圆满结束。
支教队员在支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困惑,这次的南京总结报告会给了团队们一个互相交流经验、解答困惑的好机会。
河海大学的队员代表
通过这次的总结报告会我们发现:
一.师范类学生为代表的团队比其他团队在处理问题,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上更为出色;
朔光团队的代表
二.拥有多年支教历史的团队对于事件的处理上更为完善;
晴暖西部团队的代表
国峯慈善基金会同时将筹划全国范围的总结报告会,届时将邀请众多优秀团队以及专家进行汇报来帮助团队解答疑惑,为来年的走向西部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