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远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本身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此次接触到的青海省同仁县曲玛村和热萨村的孩子们就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为了能够在假期给孩子们补充教育资源,提高当地居民对教育的重视,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青海亚热爱心小组”在当地发起了寒假培训项目。
此次项目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许可和当地村民的支持。15名来自青海民族大学,西宁市技术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省交通学校的双语志愿者在接受培训后参与到此项目中。他们大多来自当地村庄,并乐于回到家乡为当地小学生和初中学生教授藏语、英语、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等课程,同时结合当地情况,编撰项目专用教材。
每周6天,每天6小时的基础及兴趣课程让孩子们学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眼界,当地村民也希望项目能够延续传统一直进行下去。
为了提高当地妇女的识字率,我们今年还特别为村子里的成年妇女召开了文盲妇女识字班。由于妇女们白天都需要干活,识字班主要在傍晚展开。今年一共有50名妇女参加了识字班。”识字“极大地提高了她们的能力和自信。
此次青海省同仁县寒假培训项目旨在弥补学生课业不足的同时,提升当地家长和社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图片来源:亚热爱心小组)
2018年1月8日至10日,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成都办公室负责人蔡述进(Ruby)同上海铺路石青少年发展中心机构创始人和执行董事华柯林(Corinne Hua)、培训总监Ross Pitcairn、项目经理贾怡燕(Sherry)共同前往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深入考察和回访在全县域内开展英语教育扶持等方面的事宜。此行,在开江县教科局肖时海副局长、何时贤主任和朱杰主任等相关人员的陪同及相关学校师生的全力配合下,完满完成。
早在2017年9月,国峯基金会蔡述进和铺路石项目经历贾怡燕以及志愿者经理Morgan便前往该县走访调研,得到了教科局的大力支持,走访了县域内绝大部分中小学校,与校长、任课教师以及孩子们进行了全面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了当地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并明确了当地的需求。
走访结束后,根据当地实际需求,迅速将Videolink远程教师培训和学生远程英语培训项目在开江县落地,共有3位(全国共计20位)分别来自开江县宝石乡第二小学和宝石乡初级中学以及开江实验学校的老师参与了远程英语培训,此外,宝石乡第二小学也作为该县第一个远程英语课程学校开展了远程英语课程。
本次走访,主要是对前期开展的以上项目进行回访和评估,由培训总监Ross主持开展,教科局和来自全县其他中小学的英语老师也参与其中。回访中,为了不打扰学生和参训老师的表现,Ross首先单独对每个参训老师授课情况做记录和评估,并在课后及时与老师进行积极沟通,反馈并在做好调整后再一次听课进行评估。
此外,应教科局请求,Ross在宝石乡初级中学和开江实验学校开放了两堂英语公开课。听说有外籍老师上英语课,学生和老师们兴奋不已,教室都被塞得满满的,大家对外教以及外教如何上英语课充满了好奇。
英语一直是西部乡村地区孩子学习的一个软肋,虽然按照相关规定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是绝大部分乡村因为缺乏老师并未开设,而到了中学英语正式纳入考试体系,资源的极度缺乏等原因使得孩子们对英语的学习极其容易形成两极分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对这些孩子来说很不公平。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希望通过支持铺路石这样的专业机构的相关项目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也希望通过远程课程拉进孩子们与世界的距离。
项目时长:2017年4月24日-29日
项目地点: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454室
合作伙伴:中国滋根乡村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教育局、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教育局
2014年起,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合作,开发了一门适合乡村教师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教师培训课程,共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校、家庭与村庄”、“乡土文化” 、“环境教育”、“性别教育”、“实践行动”六个主题。2016年1月,中国滋根组织河北青龙、山西石楼等6个县市以及河北师范大学等单位共计35名教师参加了第一次“共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教师培训”,同年3-12月首批培训教师在各自县市开展二级培训,累计培训学校20所,受益教师多达1000人。
今年,第二次“共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教师培训”在北京开展, 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在本次培训中推荐并支持两个合作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和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共计10名教师参加本次“共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教师培训”项目,全程赞助10位教师的费用。经过5日的培训,希望他们能够承担县内后续的二级培训及乡村绿色生态文明试点校的推动工作,让更多的乡村教师在农村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