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32095550
  • info@guofengfoundation.org

Category Archive我们的项目

西遇·走向西部|2018寒假项目回顾

背景
“西遇·走向西部”2018寒假项目,针对“走向西部”长期关注的项目点设置的可持续的项目开放部分名额,提倡团队针对项目地的真实需求带去更优质的服务,持续关注项目地以期带去更多持续性的改善。“西遇·走向西部”寒假项目作为暑期项目的补充:一则鼓励公益青年们在有了暑期公益实践后带着更多的思考做进一步尝试;二则希望搭建一个联系乡村发展的长期纽带,持续性地为乡村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公益人才和解决方案。
项目概述
2018年寒假项目共收到来自同济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公益社团/团队的11份申请书,经过2次纸质材料审核和1次线上/线下答辩,共筛选出8个团队(实际完成7个)进行支持和指导,总支持金额为23,000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团队志愿者时间安排,共计73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直接服务人数为517人,服务时长72天。项目内容涉及到健康卫生、乡村留守儿童教育、乡村发展调研、关爱空巢老人等。其中:教育板块以支教和冬令营为主,开展绘画、英语、音乐、舞蹈、美术、物理、世界文化、文化保护与传承、汽车文化、自然人文、书法、安全、远程英语网课等课程;健康卫生主要以用水卫生及乡村儿童礼仪习惯养成计划为主;也有聚焦乡村发展开展古村落产业链现状的调研;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设计开展的“送光盘回声活动”、游园会、文化晚会等活动。

立项答辩中
结项答辩团队合照
团队在线
蜜蜂的家红日小队除教学外,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为学生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成长档案长期记录及陪伴孩子的成长,还上山为村民进行推拿按摩、艾灸、血压血糖检查、普及健康卫生知识等医疗公益服务。
蜜蜂的家小队队员为村民进行体检
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义务支教队云南分队关注乡村儿童礼仪习惯养成,围绕课堂、与同伴交流、与师长交流、服饰及餐桌礼仪等内容设计趣味营会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协助培养乡村儿童礼仪习惯。
团结主题的营会活动
四川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研讨协会支教团与当地公益机构共同开展寒假支教服务,通过特殊的家庭作业如自觉洗碗、给父母说感恩的心里话等让孩子更勇于和父母交流。
手工作品展示
西华大学蒲公英公益合伙人项目勇于尝试回答短期支教弊端及留守儿童长期关怀陪伴等短期服务的典型问题,集中关注每一个有意识改变的孩子的成长,为其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期望通过合伙人项目长期关注孩子的成长。
“蒙眼生命线”
西南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哆啦B梦作为全新的团队通过寒假公益实践与服务地孩子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无论是队员成长还是在当地服务对象的成长,都有很多正能量的传递。
科学课程
同济大学彩云支南协会的团队除了开展教学外,专门对项目地进行主题调研,碧云二队聚焦乡村发展开展种植业现状调研,彩云支南东莲花八队关注马帮文化及白族文化开展文化传承及保护
碧云二队
东莲花八队
随着“走向西部”寒暑两期项目的持续进行,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团队能够充分抓住学校及学科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社团/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将公益服务之路走得越发扎实和广阔。4月已经到来,我们“西遇·走向西部”暑期档也即将推出,敬请期待~

播种季丨“西遇·走向西部”送来一份大礼包

进入2018年已经过3个月了,“西遇·走向西部”2018暑假项目都快启动啦,小编觉得应该跟大家聊一聊我们2017年“走向西部”的整体情况,小编相信,这样的梳理能让自己更加清楚之后的“走向西部”该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2017年“走向西部”项目共计支持来自140余所高校的313支团队,实际完成297支团队,参与志愿者人数4,090人,直接服务人数49,792人;直接资金投入 827,411.24元。2017年“西遇·走向西部”着重支持几个版块项目:教育支持,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保护与传承,环境保护等,每个版块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为更好地指导团队成长,在团队出发前对团队进行了行前培训,项目进行时组委会也专门前往项目点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进行田野调查,项目结束后根据团队分布情况集中在8个城市开展了12场高校总结交流会,至此,“西遇·走向西部”直接参与志愿者共计4,510人,直接服务人数为53,269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团队能够更好地开展项目,今年启动了礼物系列:
1、安全保障——“GOS安全礼物”项目:为志愿者购买保险一份;
2、课程保障——和“一公斤盒子”合作启动了“GOC课程礼物”项目;
3、健康卫生教育——“GOH健康礼物”项目,基于“西遇·走向西部”平台,新启动的“GOH健康礼物”项目参与志愿者人数为242人,直接服务2,166人,为他们带去了极富趣味性的健康卫生游戏和课程。
相比于往年的项目,今年的项目有如下新的变化和趋势:
1、项目流程更加精细和完善;
2、项目设置针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专业指导;
3、更多随着“走向西部”项目成长起来的团队骨干力量加入了项目的审核和评估工作中,使团队在项目中有更大地主观能动性;
4、着重在不同地区开展的12场高校总结报告会拉近了与更多团队之间的距离,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也得到了团队及其他非“走向西部”项目团队的一致好评并表示对未来的项目更为期待,也更加期待通过“走向西部”参与更多基金会的其他项目;此外,基于交流会平台搭建起来的分区的公益社团联盟为团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5、“线上+线下”评审、“实地走访+结项总结报告会”的双模式使项目在全国各地高校公益社团中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广泛的传播,也为未来其他项目的开展积累了更多有效的资源。总的来说,“西遇·走向西部”在2017年有了非常多的大突破,为未来针对性地开展其他公益项目和精准培养团队和青年公益人才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可以说,2017的走向西部做好了未来华丽转身的充分准备。
在这一年,我们还基于“走向西部”评选出10个“十佳合作伙伴”和10个“优秀合作伙伴”,他们认同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和“走向西部”的理念,在2017年里与国峯紧密合作,为西部地区提供了更好的社会公益服务。让我们看看他们是谁吧~
年度十佳合作伙伴
西南石油大学助学励志协会
西华大学蒲公英公益四川织心青少年发展中心
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
东北师范大学远方有你公益支教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向阳花公益助学团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心创部
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义务支教队
复旦大学TECC团队
河海大学支河创新公益社
优秀合作伙伴
电子科技大学爱之翼支教队
成都中医药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成都中医药大学蜜蜂的家
兰州财经大学文化行者团队
贵州大学生团结发展联合会(西北)
东北师范大学萤火支教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杉公益助学团
上海外国语大学雨滴公益社云那边支教队
扬州大学益往黔行支教队
中国药科大学情暖西部暑期支教队
(请各位获奖团队联系我们领取证书)
为以上团队送上祝贺!其他团队也不要气馁,我们2018年的“西遇·走向西部”就要开始啦,请大家持续关注~
“走向西部”社会服务小额资助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一直致力于支持聚焦西部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性的青年人参与公益服务,在向西行的路上书写着各种故事,有的故事悦耳动听,有的让人扼腕叹息,有的催人奋进,有的发人深省……无论是哪一种,行在路上的人都在通过自身的行动向西去遇见:遇见勇敢挑战的自己,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遇见温暖的路人,遇见真实的社会,遇见愈挫愈勇的你,为了让这样一个群体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于项目地的公益服务项目,2017年“走向西部”正式以“西遇·走向西部”开展,用“西遇”品牌鼓励有理想又务实的公益青年共同出发,西行寻梦。
感谢一路上支持和陪伴我们的所有可爱的人儿。

高原上的知识海洋——青海同仁县图书室落成记

“我可以借这本书吗?”卓玛措问,“这是《十万个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和读过这种书。”这个五年级的孩子兴奋的眼神中充满期待,看得出来,这本《十万个为什么》带她进入了一个新奇、令人着迷的世界,让她爱不释手。

全神贯注地看书

自从这个图书室建立以来,有许多像她这样的学生过来看书。他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但长久以来却没有足够的书籍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知识,来解答他们心中的困惑。而这里满室的图书,终于为他们带来了增长知识、满足好奇心的机会。
古德村图书室项目
为了补充当地匮乏的教育资源、满足当地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需求,今年1月到3月,青海岗拉文化在青海省同仁县古德村的教育中心筹建了一间图书室。最终,通过该项目直接受益的学生有70人,教师6人,村民370人。

项目点位置图

图书室挤满了学生

在国峯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下,岗拉文化从西宁的书店里挑选和采购了一批藏语、汉语和英语书籍,其中有一半是学生读物,同时也为图书室添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投影仪。另外,在当地的捐赠资金支持下,岗拉文化购买了制作书架和桌椅的原料,并雇请了5位木匠制作了成品。

被精心挑中的图书

图书室书架

新添的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

经过细心分类、整理和编号之后,这些新书都被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了书架上,以方便读者自行查阅。图书室在每天下午12:30-14:30和15:30-17:30两个时间段对所有村民开放。

放书上架

满书架的新书

并且,通过制定图书室借阅规范,岗拉文化对该图书室的管理也进行了规范化:

图书室管理者为每位借阅者提供了一张写有详细个人信息的借阅证,并为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提供借阅服务,而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只能在图书室里阅读。同时,规范也要求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在图书馆内保持安静、禁饮食,从而不对其他人的学习造成干扰。

好想把头埋进书里啊

 
新添置的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的使用率也很高。它们为教育中心的教学、会议、讲座和其他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并且使得老师们的工作也更有成效。生动的影像和丰富的互联网信息也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使用中的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

之前面临的问题和该项目的成效
该图书室建在古德村的教育中心里。该教育中心建于2009年,在2010年已接收学生70余人。但那时候,教育中心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比如优质的教学材料、教学设备等;二是缺少优秀的老师,因为地处偏僻且薪资又低,许多优秀的老师都不愿意到村校来教书。2017年,在村民们的热心协助下,这个教育中心得到了翻新。目前,中心有3间教师、1间图书室、1间教师办公室和1间展览室。然而,翻新之后,图书室仍旧面临缺少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玩具、运动设备和教学用投影仪。此次图书采购和设备添置正解决了最迫切的物资需求。
当地教育状况在改善

新建后的教育中心建筑外景

随着该教育中心硬件设施的逐步改善和村民们对子女教育的热情投入,我们有理由对当地教育的改善抱以乐观的希望。相信,过不了不久,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回来,陪伴这里的孩子成长。

耐心辅导学生阅读的老师

图片来源:青海岗拉文化

凉山妇幼救助救援车项目正式启动

凉山越西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位于“老凉山”中的“北三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虽然近年来凉山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在智力、财力、政策各方面的支持,当地移民扶贫工程的实施也略有成效,但由于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和地理环境封闭,许多村寨交通仍不发达,医疗条件落后,这些问题导致了许多贫困山区的妇女和儿童在面临生命危险时,不能及时地被送到医院救治,从而错过了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图

为了拯救宝贵的生命,蓝鹰公益协会在2015年设立了妇幼救助项目,配备了救援车,为当地居民提供7天24小时的紧急援助。迄今为止该项目已累积救助34名当地村民,其中包括12对妇女儿童,共覆盖22个当地困难家庭。但由于长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执行救援行动,该救援车动力不足,使用性能下降,在救援途中突发障碍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泥泞和冰雪道路上更是无法保障效率和安全。

被救助的妇女与儿童

被救助的妇女与儿童

老救援车途中暴雨遇险

老救援车因道路泥泞而停滞不前

春节期间,在国峯慈善基金会和其他爱心人士的资金支持下,蓝鹰公益协会购买了全新的医疗应急救援车,聘用了全职工作人员,配备了相关医疗器材。2018年3月18日,该项目在越西县瓦岩乡蓝鹰公益服务中心举办启动仪式,新的救援车将继续为越西县800多个贫困山村的7219位妇女及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凉山妇幼救助救援车项目启动仪式

全新的医疗应急救援车已投入使用

妇幼救助项目让更多越西县妇女儿童的生命得到了保障,避免了更多家庭悲剧的发生。我们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到这些贫困山区的妇女和儿童,了解凉山情况,心系凉山扶贫,支持凉山妇幼救助。


若您身在凉山需要紧急救援,

或者想要为此项目添砖加瓦,

请联系蓝鹰公益协会负责人彝鹰,

救援热线:18781528844

青海省同仁县寒假培训项目

在偏远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本身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此次接触到的青海省同仁县曲玛村和热萨村的孩子们就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为了能够在假期给孩子们补充教育资源,提高当地居民对教育的重视,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青海亚热爱心小组”在当地发起了寒假培训项目。

青海省同仁县活泼开朗的孩子们

2018年1月20日至2月20日,在国峯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下,亚热爱心小组在青海省同仁县曲玛村和热萨村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寒假培训项目,项目直接受益人群覆盖150名中小学学生,50名妇女,共计200人。

志愿者和学生集体照

此次项目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许可和当地村民的支持。15名来自青海民族大学,西宁市技术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省交通学校的双语志愿者在接受培训后参与到此项目中。他们大多来自当地村庄,并乐于回到家乡为当地小学生和初中学生教授藏语、英语、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等课程,同时结合当地情况,编撰项目专用教材。

每周6天,每天6小时的基础及兴趣课程让孩子们学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眼界,当地村民也希望项目能够延续传统一直进行下去。

正在认真学习的孩子们

为了提高当地妇女的识字率,我们今年还特别为村子里的成年妇女召开了文盲妇女识字班。由于妇女们白天都需要干活,识字班主要在傍晚展开。今年一共有50名妇女参加了识字班。”识字“极大地提高了她们的能力和自信。

50名当地妇女参加为期三周的 藏文字母及基础汉语的晚间课程

此次青海省同仁县寒假培训项目旨在弥补学生课业不足的同时,提升当地家长和社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奖状

(图片来源:亚热爱心小组)

“暖冬行动”——青海物资捐赠成果汇报

春天已经悄悄来临,最冷的时节快结束了。大家是不是很关心这个冬天捐赠的衣物是否已经如数发放到了需要的村民手里,非常想知道这个暖冬又暖心的任务是否圆满完成了呢?今天,我们就是来向大家汇报,各位的爱心物资已经全部发放给了青海同仁县贡秀村和赛格村的村民啦!

暖冬行动的初衷

为了合理分配资源,让城市闲置物资能够流动到西部欠发达地区,解决当地物资匮乏的问题,我们国峯基金会每年都会发起“暖冬行动”,通过调动学校、公司等社会力量,号召城市里的爱心人士捐赠御寒衣物,帮助当地居民平安度过严冬。

2017暖冬行

2017年的冬天,我们的“暖冬行动”来到了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同仁县。为了使收集到的物品能够符合当地人的真实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次活动我们将捐赠物资限定为:七成以上新、无破损且干净的羽绒服、保暖裤、冬鞋、手套,和适合小朋友的书籍和文具。

南模扶少团志愿者

中芯扶少团志愿者

志愿者们的热情感染了许多同学,本次暖冬行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潍坊科技学院同学们捐衣非常踊跃

 

志愿者收集到的衣物

最后,经过邮局师傅们的整理和打包,所有的物资都陆续送往了我们位于青海曲麻村的合作伙伴亚热爱心小组办公室。

邮局师傅们正在打包捐赠的物资

此次暖冬行动最后共收到物资38箱,以二手物品为主,也有部分全新的衣物。这些物资经过长途旅行,最终通过我们在青海的合作伙伴——青海亚热爱心小组——已全数发放到了贡秀和赛格两个村子的587位村民手里。

拿到衣物的村民们(我们的“峯”字比较难打)

贡秀村和赛格村的村民主要以务农为生,平均每户的年收入仅为5000-8000元,收到这些物资,意味着村民们每年因此可以省去许多开销,将省下来的钱用于满足其他的生活需求。

可以过一个温暖的新年了

感谢大家对我们国峯基金会暖冬行动一如既往的支持!

“扶贫助残,复明益民”:国峯基金会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再次启动

新年伊始,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与郯城新益民眼科医院就贫困白内障复明项目再次合作,旨在帮助更多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

基金会与新益民的合作回顾

2011

华桥基金会(国峯基金会前身)与郯城新益民医院首次合作,启动“郯城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全面开展免费白内障不限量手术救助新模式,使近百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

2012

华桥基金会资助新益民医院改建手术室,帮其顺利度过难关,由此双方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郯城新益民眼科医院简介

郯城新益民眼科医院,郯城县残疾人联合会白内障复明定点医院,诞生于1994年。自1995年第一例白内障手术起,每年助残日及爱眼日期间新益民坚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贫困白内障免费救助活动,至今共计成功为8500余人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


国峯-新益民复明项目的再次启动

2018年,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得到了石家庄永健贸易有限公司、北京科海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西科海宏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资金支持,与山东郯城新益民医院再次合作,启动了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双方于2018年2月8日达成该项目捐赠协议,由基金会向新益民医院捐赠30万人民币用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山东省郯城县新益民医院开展的贫困白内障/翼状胬肉患者复明手术。

新益民田院长带领国峯基金会发起人叶守璋及秘书长秦燕参观郯城新益民眼科医院


国峯基金会慈善捐款仪式

2018年2月8日, 国峯基金会慈善捐款仪式暨郯城新益民眼科医院年会在郯城正式召开。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叶守璋,郯城新益民医院院长田作龙以及来自郯城县县委、统战部、财政部、县政府等相关单位人士相聚于此,共同见证了项目的启动。

捐赠仪式现场

国峯慈善基金会捐赠 郯城新益民眼科医院30万元

郯城新益民医院院长田作龙发言

2018年,我们将蓄势待发,携手郯城新益民医院为更多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扶贫助残,复明益民!

英语教育扶持丨开江县英语教育扶持相关项目回访回顾

2018年1月8日至10日,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成都办公室负责人蔡述进(Ruby)同上海铺路石青少年发展中心机构创始人和执行董事华柯林(Corinne Hua)、培训总监Ross Pitcairn、项目经理贾怡燕(Sherry)共同前往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深入考察和回访在全县域内开展英语教育扶持等方面的事宜。此行,在开江县教科局肖时海副局长、何时贤主任和朱杰主任等相关人员的陪同及相关学校师生的全力配合下,完满完成。

早在2017年9月,国峯基金会蔡述进和铺路石项目经历贾怡燕以及志愿者经理Morgan便前往该县走访调研,得到了教科局的大力支持,走访了县域内绝大部分中小学校,与校长、任课教师以及孩子们进行了全面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了当地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并明确了当地的需求。

走访结束后,根据当地实际需求,迅速将Videolink远程教师培训学生远程英语培训项目在开江县落地,共有3位(全国共计20位)分别来自开江县宝石乡第二小学和宝石乡初级中学以及开江实验学校的老师参与了远程英语培训,此外,宝石乡第二小学也作为该县第一个远程英语课程学校开展了远程英语课程。

本次走访,主要是对前期开展的以上项目进行回访和评估,由培训总监Ross主持开展,教科局和来自全县其他中小学的英语老师也参与其中。回访中,为了不打扰学生和参训老师的表现,Ross首先单独对每个参训老师授课情况做记录和评估,并在课后及时与老师进行积极沟通,反馈并在做好调整后再一次听课进行评估。

此外,应教科局请求,Ross在宝石乡初级中学和开江实验学校开放了两堂英语公开课。听说有外籍老师上英语课,学生和老师们兴奋不已,教室都被塞得满满的,大家对外教以及外教如何上英语课充满了好奇。

英语一直是西部乡村地区孩子学习的一个软肋,虽然按照相关规定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是绝大部分乡村因为缺乏老师并未开设,而到了中学英语正式纳入考试体系,资源的极度缺乏等原因使得孩子们对英语的学习极其容易形成两极分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对这些孩子来说很不公平。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希望通过支持铺路石这样的专业机构的相关项目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也希望通过远程课程拉进孩子们与世界的距离。

了解更多

益旅阳光丨凉山圣诞公益行

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成都办公室应成都孔裔国际公学的圣诞公益活动请求,发起了为期一周的益旅阳光丨凉山圣诞公益行项目,从2017年12月17日至24日组织21名公学学生、5名老师,外加成都办公室2名工作人员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民族中学及美姑县地莫小学约250余名学生共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圣诞节,也给他们带去了有趣且有意义的课程,包括:美术课,艺术课以及英语课,此外,还给55个昭觉民族中学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件棉衣和一双棉靴,以及书本、运动器材若干作为新年礼物。通过本次公益行,凉山当地的孩子们和公学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日子,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达成了未来长期合作的意向。

Requested by the Confucius International School Chengdu(CISCD),we Shanghai GuoFeng Charity Foundation Chengdu Office(GFCFCD)launched this YILVYANGGUANG·Christmas Day Trip in Liangshan(YLYG·CDCTL)to hold one-week charity trip of students from CISCD for public service to students in Zhaojue National Middle School and Dimo primary school in Meigu county. During the CDCTL, 21 students plus 5 teachers and 2 members of GFCFCD worked together bringing local about 250 students a happy Christmas Day and interesting lessons including painting lessons, art lessons and English lessons from December 17th to December 24th, 2017. Besides, CISCD also prepared winter clothes, shoes for each student and some books, sports equipment in Zhaojue National School 55 students as their new year gift. Through this trip, kids in Liangshan and CISCD spent a very happy time together and establish a deep relationship, also have reached an agreement of long-term cooperation in the future.

本项目地顺利完成标志着“益旅阳光计划”交换项目顺利完成第一个闭环,与11月20日至25日彝族年期间开展的彝族学子冬令营项目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益旅阳光计划”交换项目。通过这样一个闭环,既让民族地区的孩子们能够走到城市看世界,也让城市里的孩子走进乡村,走向民族地区。未来,我们还将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使两个群体能够相互陪伴,期待越来越多的青年参与公益服务,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收获成长。

With the success of this project, it means that our YILVYANGGUANG Plan Exchange Program has accomplished its first closed loop with the former Winter Camp for Yi students from Liangshan during the Yi New Year from November 20th to November 25th. In this plan, kids in minorities can go outside to open their horizon and also open opportunities for kids in cities go back to countryside. In the future, we hope to launch more activities to help those kids accompany with each other and grow with each other.

我们期待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发挥学生自身长处和优势帮助他人,将学生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呈现给同辈和社会,将爱心传播,激起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的活动中。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students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volunteer service, give play to students’ strengths and advantages to help others, the students ready to help others, the spirit of dedication to peers and society, will spread love, arouses more and more people join th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了解更多

“馨慈有爱互助,铸就健康之路”——青海健康项目圆满结束

2017年10月28日-11月23日,在国峯慈善基金会和比利时大骨节病基金会的共同资助下,青海馨慈扶贫救助服务中心在当地的贫困农牧区开展了送医送药的健康教育救助活动。此次活动以“馨慈有爱相助,铸就健康之路”为主题,在两个项目点分别举行了14场活动,惠及两千多人次。

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本次活动所覆盖的青海农牧区有化隆县德恒隆乡和二塘乡、贵德县拉西瓦镇、海东市乐都区芦花乡、兴海县曲什安镇和共和县切吉乡。

本项目覆盖的农牧区地图

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都相对偏远、交通不便。由于信息闭塞,当地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又由于缺少获取常规医疗卫生保健常识的渠道,农牧民对个人卫生及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非常薄弱。

向当地妇女宣传医疗健康卫生和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地理环境的限制、医疗卫生教育的缺乏和医疗卫生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农牧区成为肺结核、妇科病等疾病的高发区。又因为受自然条件影响,农牧业产量并不稳定,农牧民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常常负担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这造成了许多农牧民“小病不医、疾病难医、大病医不起”的问题。

村民领取所需的物资

为了提升农牧民的卫生保健意识、缓解他们的医疗负担和改善当地卫生医疗条件,青海馨慈扶贫救助服务中心与藏区的医院合作,邀请斑马昂智、宗智活佛和科巴等著名藏医进农牧区,向当地村民普及健康卫生知识、普及个人卫生知识,为他们讲解新农合及医保政策、常见病(妇科病、关节炎、梅毒等)的知识及其预防措施。医生们也为村民提供了义诊服务,向他们免费发放相应的药品和健康卫生物资。

工作人员向前来就诊的农牧民发放药品

得知有义诊活动,许多农牧区妇女和村中留守老人前来就医,其中也有少数男士。通过义诊,专家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细心地为每位咨询者解释各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为其提供了详细的治疗意见和方法。并且,在义诊中,医疗团队也发现了当地男性的健康疾病需求。男性疾病的防治将成为之后送医送药下乡活动的一个重点项目。

义诊活动中,许多妇女前来就医

另外,在深入下基层、访民情后,馨慈扶贫救助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也发现了这些农牧区的其他问题,如:由于气候干旱和地处偏僻,化隆县德恒隆乡存在农民饮水和灌溉的问题和儿童上学困难的问题;由于农业劳动过于繁重,贵德县拉西瓦镇的村民们有对现代化农作物收割机等设备的需求;由于农业经济的形式单一,海东市乐都区芦花乡的村民希望获得技能培训的机会,能够通过务工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后续扶贫项目的努力方向。

接受卫生教育和义诊的当地村民与工作人员合影

这次活动不只是一场医疗知识的宣传活动,也是一次友谊互信之旅。志愿者们为村民带去卫生知识、医药用品的同时,也收获了当地村民的好评和认可。活动不仅让参与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有了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增进了扶贫机构与民众的友谊,增强了各民族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图文来源:青海馨慈扶贫救助服务中心